2019年4月10日晚,经过全球物理与天体学家多年的努力,首张黑洞照片终于诞生。人类在提出黑洞概念200多年后,终于“看到”了它。
所谓黑洞是一种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天体,因为具有超强引力,即使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黑洞是宇宙级的“坑爹”。
而在外资企业开办实践中,也存在着类似的肉眼看不见的,却一不小心就要陷入其中的“黑洞”。最经典的“黑洞”莫过于申请文件要以黑色水笔签名,如使用了其他颜色或圆珠笔,所准备的文件就基本上凶多吉少了。
那么随着商事登记制度的发展,近期又有哪些黑洞值得注意呢?
黑洞一、黑色水笔经典依旧
历史上的经典黑洞仍然存在(据说,我们昨天看到的宇宙黑洞就是5500万年前的——这真是“黑洞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有多年外企服务经验的优立公司(YOULY),最近就遇到了客户因忽略提示,以圆珠笔签署申请文件而重新签字的情形。
对策:虽说有些地方对文件的形式要求存在灵活操作的空间,但我们不建议客户冒这个险。尤其是那些签字人远在国外而对企业开办/变更进度有要求的客户,一定要注意以黑色水笔或钢笔签名要求。
黑洞二、法规和实践不一定完全吻合
从实务角度来讲,法律就企业开办/变更规定的流程和文件是一个方向和框架,具体的实践可能有所调整甚至偏离。例如,外商投资从审批制改为备案管理后,法规赋予外国投资者或外资企业选择先进行工商登记还是先进行商务备案的权利,但在实践中,部分地区会有自己的先后意见,有些对自己的意见还非常坚持。
再比如,虽然法规并无要求,但在多地的实践中,企业设立时需要提供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件原件甚至需要法定代表人亲赴企业登记机关现场(完成面签或实名认证)。
对策:外商投资项目在实施前必须就办理流程和所需文件和主管机关进行具体沟通和确认,以免由于美丽的误会而耽误项目的实施甚至耽误实施的项目。
黑洞三、媒体报道不能作为投资和办事的依据
我们这里当然不是说所有的报道都是“摆拍”——因为这样说影响实在不好。但是,如果有人问我们,为什么一天办结、当场领照、某地区先行先试某企业获得某行业第一张营业执照时,都恰恰有众多媒体在场见证,我们真不知道如何回答。或许可以理解为这是利用媒体报道倒逼改革。
对策:如感觉媒体报道有浮夸之嫌,应小心求证,不宜将报道口径直接作为项目计划和实施的依据。
黑洞四、返税的计算与落实
虽然针对外企的一般性税收优惠早已取消,但各地都有自己的财税扶持政策(俗称“返税”)。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享受扶持的税种与比例,以及计算的基数。对于企业的返税,是和所在地地方留成部分密切相关的。换句话说,地方留成比例大,对企业的返税力度就有可能更大。此外,财税扶持基本是各地区招商部门的口头承诺,无法书面约定,这就决定了在后续落实中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对策:投资者应根据地方留成部分进行换算,只有经过换算的返税比例才有参考价值。此外,口头承诺的返税不应成为选址的唯一考量。
黑洞五、免费的可能是最贵的
很多个人和中小投资者对虚拟注册地址有浓厚的兴趣,这其中免费注册地址更受青睐。但是有两点是需要提醒客户注意的:一是集中注册地址的使用场景有限,尤其所从事行业如果涉及行政许可则集中注册地址是无法满足要求的;二是部分园区的免费地址是带有隐性条件的,最常见的是如果一定期限内没有给当地带来税收收入,那么就要被“软劝离”甚至“硬驱离”(以无法通过注册地址取得联系为由将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对策:投资者应谨慎选择投资园区和注册地址,慎重选择免费地址。
黑洞六、受理方式的调整带来阵痛
近年来,各地都在着力提高行政效能、改善营商环境。对于新推出的办事方式,政府内部和企业都需要逐步适应和习惯。例如,部分地区为了解决企业办事要跑多个部门(窗口)的问题,着力推动“一口式”受理。但这种改革也有其自身缺陷,即:窗口负责收件的人员往往是批量招录的,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懂行的“老法师”则退居后台审查办事申请,这就造成了相关文件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反馈意见,很多具体问题也无法及时进行澄清。
对策:根据最新的行政实践做好预案,更周全地准备文件,并留出时间冗余,防止项目实施工程中因出现意想不到的周折而影响整体进度,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向专业咨询机构了解最新的政策和办事口径。
这里要补充一句,如果你是一家认真的内资企业,那么以上大多数黑洞也适用于你。
终极防洞对策:
1、做足功课,多研究、多沟通、多计算、多比较;或者
2、委托专业律所或咨询机构提供服务。
你遇到过实务黑洞吗,你认为还有哪些黑洞,对于黑洞你的应对方法是什么?欢迎分享探讨!
Copyright © 2015-现在 谛代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107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82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