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情况报告 (2017-2018)》显示,“上海购物”品牌的阶段性成果显著。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由2015年末的151家增加到2018年10月的255家,截止到今年10月,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面积达到1828万平方米,占全市商业建筑面积超过20%。
自2016年始连续三年,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受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委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市商业综合体统计调查工作。
《报告》根据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对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相关数据指标的统计分析,形成了几个方面的成果:
截至2017年底,上海225家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总面积为1637万平方米、销售总规模为1562亿元,分别较2016年增长了18.4%、16.8%;年客流总量21.3亿人次,商户数2.6万家,从业人员数31.2万人,停车位数14.5万个,分别较2016年增加了2.6亿人次、3900家、2.7万人、2.8万个,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强。
2018年上半年,上海新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16家,新增商业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至2018年6月末,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数量和商业建筑总面积达到241家和1731万平方米。
1、从数量和面积来看,仍然处在快速发展期。至2018年6月末,上海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数量为241家,其中:2017年新开业40家(闭店调整4家),创下历史新高。
2、从已开业企业的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比重最高,占69%;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0%和11%。至2018年6月末,全市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面积达1731万平方米。从近两年的情况看,商业建筑面积增长较快,但同比增幅呈现下降趋势。
2017年的同比增幅为18.4%,增速比2016年回落6.2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商业建筑面积比2017年末增长了5.7%。从商业建筑面积规模分类2的数量占比来看,小型企业比重最高,为45%,中型、大型和特大型企业的比重分别为31%、21%和3%。
3、从经营水平指标来看,营业额增幅仍然处在较高水平。2017年,全市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总营业额达1562亿元,同比增长16.8%;剔除新增因素,营业额同口径同比增长6.8%。从经营效率指标3来看,2017年较2016年有所提升。
2017年,全市城市商业综合体平均日租金7.9元/平方米/天,同比提高1.8%;平均坪效49.9元/平方米/天,同比提高1.9%,均较2016年水平有所提升;平均年客流量达130万人次/万平方米,平均出租率为92.9%,租售比为15.4%,基本与2016年水平持平。
4、从空间分布来看,新增城市商业综合体向各区分散式扩增。至2018年6月末,浦东、闵行、黄浦、静安四区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商业建筑面积之和占据了全市总面积的五成多。其中浦东最多,达到328万平方米,占全市19%。
从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新开业的情况来看,全市共有12个区有新增综合体,其中浦东、闵行最多,各新开11个项目。传统的以市中心商圈为核心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各个区域多核心的格局正在形成。
从商圈级别比较来看,市级商圈内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水平保持领先:市级商圈内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辐射力强、影响力大,其数量、商业建筑面积居于首位,2017年平均营业额(10.2亿元/个)、平均租金(13.4元/平方米/天)、平均坪效(74.6元/平方米/天)等主要指标方面均保持领先;社区商圈内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增速居前:2017年-2018年上半年,有20家新开城市商业综合体位于社区商圈内,明显高于其他商圈。2017年社区级商圈内城市商业综合体营业额增速(24.1%)及出租率增速(4.9%)均位于首位,发展速度较快。
从规模比较来看,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表现最为突出: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业态全、品类丰富、体量大,开展营销活动更易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同时在经营上较特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更为灵活,2017年其营业额合计占全市总额比重(47.5%)、平均出租率(96%)、平均坪效(60元/平方米/天)等指标均为最高,表现最为突出;小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仍为新增主要类型:近两年来新开的小型城市商业综合体达到27家,在新开数中接近一半。
Copyright © 2015-现在 谛代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107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8291号